Cucu,80后,在职母亲,旅瑞。
爱读书、断舍离、不收纳的极简主义。

高龄孕妇的简单生活方案

  即将进入不惑之年,我终于怀上了二胎宝宝,到今天已经怀孕35周了。

高龄怀孕的我很庆幸自己除了严重消化不良之外,没有其他复杂严重的健康问题。

随着预产期越来越近,现在还有一点自己的时间,我总结了这一次怀孕期间的生活习惯与心得。即是分享,也是纪念。


为了让孕期更加轻松而选择的简单生活:

  • 衣:只靠2+3套衣服度过孕期

  • 食:从重口味到轻食

  • 住:搬家之后的断舍离与买买买

  • 行:上班即锻炼,在家则休息

    搬家后的断舍离

  • 家务和育儿:分配家人任务

  • 休闲娱乐:如何有效使用手机

    结语


两次怀孕,不同的体验。

  

(第一次怀孕时的照片)

上一次怀孕时我还不到35岁。为了一份全职工作,我和丈夫异地分居,整个孕期我几乎都是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度过的。虽然丈夫偶尔来看我,但回想起来还是缺少家的温暖。这一次怀孕身边有家人,同事关系也比过去温暖,终于不用再次体验孤独,总算可以安心做准妈妈了。


减少负担,呵护身心。

得知成功怀孕时欣喜还似乎发生在昨天。当时我除了工作还在进修,周末需要坐火车去学校学习。除了学习时集中精力和久坐带来的压力,单程一小时的火车行程也给我的肠胃造成了严重负担——每次出行我都必须吃药才能抑制胃酸返流。

好在这段学习持续到孕晚期的开始就结束了。在校方允许的前提下,我暂停了最后一学年的学习,决心以自己的身体和即将到来的育儿大任为重。

工作方面,我从新冠以来就采用了公司的弹性工作制度,开始每周两次在家工作。这一点因为一直跟同事上司沟通过,所以也能在孕期没有阻碍地坚持下去。在家工作给了我更多照顾自己的机会,减少了久坐和出行的压力。虽然和同事的沟通少了,却有助于我平衡工作和健康。


为了让孕期更加轻松而选择的简单生活

怀孕这种独一无二的体验,我能经历两回,很是幸运,但怀孕也的确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

虽然我没有遭遇高龄产妇的健康问题,但是身体的不适依然从孕早期一直伴随着我:除了从孕早期一直就有的消化问题,孕晚期胎儿的成长也增加了不便和疲倦。

第二次怀孕期间,除了工作和生活,我还经历了进修、搬家以及育儿的挑战。为了减少外在压力,我选择了让自己更加轻松的简单生活方式。


衣:只用2+3套衣服度过孕期

所谓2+3,是指两套外穿服,一套睡衣和两套家居服。

因为这次怀孕主要是在秋冬季,瑞士这段时间的气温比较寒冷(-5到10度),所以服装必须能灵活适应寒冷和比较舒适的天气。

  

(图片来源:Zara和hm瑞士官网)

两件毛衣是我上班和出门办理杂务(购物等需要外出的家务)时穿的衣服。

为了适应身体形状的变化,我购买了两件宽松无领的毛衣:天气寒冷(-5到8度)时,搭配长袖内衣,外套是一件可以在零下温度环境中穿着的防寒服;天气温暖时(8度以上)则在毛衣中加上衬衣,外面套上围巾,再穿开衫毛衣。

我最喜欢黄色的毛衣,一穿上心情也会跟着明亮起来。它是我天气最冷时候的必选项。

  

(图片来源:hm瑞士官网)

裤装则根据上班还是外出的情景,搭配较正式的黑色孕妇长裤或者更舒服便利的棕色针织孕妇长裤。

因为打底裤太紧身而不舒服,所以我没有选择裙装。

(图片来源:c&a瑞士官网)

  睡衣只有一套。

这是我试过的孕妇睡衣中最喜欢的一套。加上家里有烘干机,当天洗完的衣服可以当天穿着,所以不需要购买第二套睡衣。


家居服有两套。

在家就换上家居服是我的习惯。一来是因为卫生,而来是为了方便。

和睡衣不一样的是,即使有烘干机,洗衣的时候也必须有衣服可穿,所以我的家居服有两套。

家居服(上衣)也是我外出时穿的内衣。可以减少换衣服的时间。


鞋子主要是三双:下雨天穿的皮靴、晴天穿的时装运动鞋,和外出办事时穿着方便的旧运动鞋。


所以,我在孕期中总共有15件衣服和3双鞋:其中8件外出服(包括长袖内衣),1条围巾,2件睡衣和4件家居服。

形成这个2+3的规则还有一个契机,是我在怀孕期间搬家后没有大衣柜,只有一个简易衣柜可供使用,容量不多。

不过衣服越少,每天决定穿衣的精力就更少。只需要看手机上的气温就能很快决定穿什么毛衣和外套,完全“制服化”不费脑,无论上班还是外出都很方便。

说来,极简人士也推崇“制服化”的着装习惯。比如总是穿黑色高领毛衣和牛仔裤的史蒂夫乔布斯,总是穿白体恤的扎克伯格等……不过,我还不想完全模仿男性,每天都穿一模一样的衣服。两套衣服搭配也算是很精简的制服化结果了。

想在着装上节约时间心力?你也可以试试“制服化”。


食:从重口味到轻食

怀孕之后,我的口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再爱吃甜食和海鲜,但是对故乡的川味却充满了思念。

有相当一段时间我都在用当地能买的的各种川味调料烹制麻婆豆腐、粉蒸肉、酸辣粉、水煮牛肉等等。只是好景不长,我的消化系统很快对重口味提出了强烈抗议:我在怀孕的大多数时间里对肥肉和牛肉消化不良,辣椒更会引起烧心反酸的症状。

进入孕晚期,日益严峻的消化问题使我不得不彻底和辣椒断绝关系,甚至连酱油蚝油也必须谨慎对待。这时口味清淡的日本料理重新进入我的菜单。

这里的日本料理主要指的是日本便当菜谱中的配菜和小菜,其实是极其简单的调味:用盐、胡椒加上芝麻油、料酒、白醋或糖,就能使菜肴充满滋味。虽然做主菜(肉类)时我还是习惯加入酱油、蚝油,但清淡的配菜的确缓解了不适。


脆枣、坚果、奶酪补充营养

“少食多餐”也是孕妇或消化不良者经常听到的建议。对我而言,意味着“少食”+零食。

我在孕期比较能消化的零食是国内网购的脆枣,和当地超市里的坚果、奶酪。

  


从国内网购的脆枣算上运费价格高昂,但却是瑞士买不到的美味。加上我在孕期能吃的食物的确太有限,就在非常时期奢侈一下吧。


搬家后的断舍离

第二次怀孕期间我经历了出国之后第一次搬家——第一次怀孕时我因为工作在异地租了合租房,“大本营”还是在丈夫老家租的三室户的住所。为何当初做出这种选择,无非是迁就丈夫罢了。

生了大宝之后,我也换了工作,回到了丈夫老家所在地。和公婆住在一个房子里,的确体会到了家庭的便利,但因为文化差异,还是免不了产生摩擦,再加上我一直怀抱拥有自己小家的憧憬,终于在去年购入了一套两室两厅的住所,从老出租房“独立”了出去。虽然房子并不比以前的三室户大多少,却是自己多年漂泊为理想奋斗的成果,酸甜苦辣,在买房时都化作一份“人间值得”,身心也总算有了能够放得下的地方。

搬入新家后的喜悦和满足渐渐被生活琐事包围。最大的烦恼是因为怀孕和家人的安排而无法推进新家的布局:搬家后的第三个月,主卧依然堆积着纸箱,没有像样储物空间;而首付和其他购房支出,也限制了改善居住条件的可能;再加上怀孕行动不便,所以时常陷入难过和无力的心情中。

在这段时间中,断舍离成为了我居家生活的慰籍。

我曾在新冠时期在老家进行了一次长期而不彻底的断舍离,更换了一些家具(将笨重的老家具换成轻便的新家具,确实也减少了一点储物空间)。

当时的效果还是很满意的。但没想到搬到新家后东西还是很多,甚至连储物室也放不下所有的东西。

在看了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之后,我对新家中的物品产生了进一步精简的愿望,也进行了一些小范围的断舍离尝试(如文件夹厨具 等)。

怀孕期间的“2+3”套装是断舍离最大的成果。但是放在纸箱里的旧衣服因为缺少储物空间,还没办法收拾。这是我接下来还要进行的工作。


行:上班即锻炼,在家则休息

我现在工作的地点离家6公里,单程需要搭乘十分钟公交车,还需要十五分钟步行。

怀孕之后,我的行动变得越来越吃力,上几个台阶就会气喘吁吁,久坐则会非常难受,所以我将外出步行的时间视作锻炼的机会。

此外我也加上了“外出就餐”的“运动”,即从公司到最近的购物区就餐。虽然这样增加了消费,但是也增加了至少半小时的步行时间,算起来比开车去健身房划算。

这样一来,我每次去公司上班都至少有一小时的步行时间。加上有时也去商场买一些必需品,我一天的步行步数有时会超过八千步。虽然比不上快步走的健身效果,但对于孕妇而言,这个数字已经很令人满意了。


前面提到我有在家工作的时间。我把在家工作节约的通勤时间用来做瑜伽。虽然每次只有十五分钟,却也可以提升一整天的心情,提高做事效率。

因为胎动和消化不良,久坐依然是我在公司上班时最大的挑战,虽然可以借上洗手间的机会活动,但毕竟活动时间有限。

在家工作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随时躺下。躺下之后仍然可以处理工作上的一些简单沟通,也可以查阅资料,这是互联网时代办公的便利,人人适用。


家务和育儿:将任务分配给家人

随着行动变得吃力,连弯腰都变得辛苦,我提醒家人收拾地面的频率明显增加了。

搬进新家后,丈夫也变得勤快起来,尤其重视公共区域的卫生,为我减轻了不少负担。只是孩子一说起收拾还是不乐意。我于是只设定“东西放回原处”的底线,是否摆放整齐或者完全到位则不做评判,还要极力表扬和感谢孩子的帮助。希望通过这种方法,让家人和家庭环境都得到安宁。

丈夫在我怀孕中后期后还承担了大部分育儿的工作:因为我实在没有和整天精力充沛的孩子一起打闹的心力,连给孩子刷牙也能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所以这些“力气活”都交给了爸爸。

除此之外,丈夫也时常为孩子做饭(我因为怀孕期间的饮食习惯和两位家人完全不同,所以只给自己单独做饭)。虽然丈夫和我一样是兼职,但工作压力不小,能这样带孩子我的确充满感激。

日常购物方面,虽然断舍离不提倡大量囤货,但我因为身体关系还是倾向于为一星期到一个半星期的生活进行大批量购物,以减少每日购物的负担。不过一次性大批量购物所需的时间也不少,购物车和购物篮也十分沉重,所以现在我也将这项家务委派给丈夫和孩子。

  不过我计划在二宝诞生后使用网上超市,进行网上购物。瑞士的网上超市比线下超市贵一些。虽然不经济,但却是减轻家人负担,利用碎片时间的做法。毕竟相比购物,我更需要家人腾出时间,帮忙照顾新生儿的日常起居。


娱乐:如何有效使用手机

因为行动吃力,久坐不适,我在家除了工作、做家务,就是侧躺——除了侧躺之外没有更舒服的休息姿势了。

侧躺时不能在手帐上写字,也没办法好好用两只手使用电脑,唯一能做的事情是读书和玩手机。然而,读书因为书籍重量,单手支撑时很快就会吃力,所以大多数时候的选择只有玩手机了。

这里介绍几个我在孕期玩手机的方法。

1、购物

因为玩手机的时间增加了,所以货比三家,仔细斟酌的机会也增加了。

  


我在阅读完金子由纪子的《不购买的习惯》后,也开始用google表格列出我想要购买的物品,并在接下来的几天经常浏览,看看心意是否改变。

如果的确是需要,或者特别心动的物品才会下单。

这样一来,购物的需求被满足了,也避免了冲动消费,其实也是一种节约的方法。


2、兴趣学习

用手机进行学习的一大好处,是可以很好地利用碎片时间。

虽然有人认为,进入心流的专注需要不受打搅的长时间段,但也有不少书籍提倡在学习期间安排间隔,以提高学习效率。

被人不断二次传播的“福格行为模型”也提倡用小步骤取代大行动培养习惯,用小确幸提高坚持习惯的动力。

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就像做出一个个小轮子,放在较长的时间线上,也能推进学习进步。

对我而言,用手机进行学习是一种“间隔式学习”,也就是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的方法。

在怀孕之前,我曾经出于爱好自学过日语,每周花一两小时上课记笔记。作为一个有工作有家庭有进修学习任务的人,对待这项兴趣的态度还是挺认真的。

但怀孕之后,这一两小时的注意力完全消失了。

好在我心底还对日语有兴趣。在长达半年的“休息”之后,我在手机上下载了一款免费的五十音闪卡记忆应用程序,又重新开始了日语学习。

因为日语音节不止50个。算上拗音、浊音等,有两百多个需要熟悉记忆,所以和我们从小熟知的ABCD相比,初学者还是需要一定耐心,才能毫不迟疑地叫出这些发源于汉字,又不完全像汉字的外国文字。

现在,只要在使用手机时心血来潮,我就会打开这款软件,来一次两三分钟的自我测验。

到今天为止,我已经坚持使用该软件十天,平均每天学习十五分钟,学习进度是70%左右。也就是说,十天不到,我已经记住了70%的假名。

  

(图源:我的“kana”应用程序统计界面)

用这款手机应用程序进行学习的另一个好处是,学习进度有统计数据。这对自学者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自学者最怕的就是事倍功半,学习成果无法量化。而数据可视化解决了这个问题:你的辛苦没有白费,看看我记录的成果。

用手机软件进行碎片学习的方法,推荐给想用“微习惯”培养兴趣爱好的人群。


3、阅读和输出

我平日主要阅读的是“微信读书”里的电子书,以及从国内购入的纸质书籍。

虽然我在怀孕之前每天都会阅读一两个小时,但怀孕之后却无论如何也提不起阅读的兴致。

看来怀孕之后,改变的不止是吃饭的口味,连兴趣的口味也完全改变了。

孕中期后,我终于可以开始渐渐恢复读书的习惯了。虽然还没有恢复到怀孕之前读书的速度和频率,但还是有了阅读的进展。


我将阅读分为三类:精度、略读、随意读

精度的书主要是需要消化和反思的书籍,包括专业书和理论性较强的工具书/文章。这类书我一般在早上阅读,而且读得很慢,通常是听书和阅读结合。假如是电子书,一个章节需要听+读两遍,以确保没有遗漏的细节,理解作者的逻辑。

略读的书我采用的是阅读的方式,进行带关键字检索的跳读。阅读这类书籍只是为了了解某个领域或概念。通过目录检索,然后对相关章节进行快速浏览,是我常用的略读方法。

略读的书籍中还包括书籍主题比较熟悉,但作者依然有新观点/新写法的情况。这类书籍我也是通过跳读进行阅读:跳过已知熟悉的举例论述部分,直接阅读感兴趣和新鲜的部分。

随意读的情况一般出现在睡前。这时注意力已经不太集中,所以适合读放松心情的休闲类书籍。目前我的休闲类书籍大多是生活方式类型。以听书为主。不少我曾经听/读过两遍以上的休闲书籍,在怀孕期间第三次听时还能得到新的感受,真是不可思议。


从有意识地培养读书习惯以来,我发现最大的问题是读后即忘。通常一本书读过不到一年,只看书名竟然完全想不起来读过的内容——只有极少数书籍能在一年后,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一两个观点。


当然,我对喜欢的主题有反复阅读新书/不同作者书籍的习惯,有些表面上记不起来的知识也许通过潜意识已经影响了我的生活工作。但毕竟读书是一个投入了时间精力和金钱的行为,怎样才算有效读书呢?

松浦弥太郎将读书视作对自己的投资,不少励志书籍对读书习惯大书特书。但是介绍输出重要性的书籍似乎并不多。毕竟如何输出也和读书一样,范围很广,选择很多。

  

(图源:我的微信读书笔记界面)

自从使用微信读书后,我养成了勾画写感想的习惯。这两个行为的好处是:当我重新阅读一本“旧书”时,可以通过快速浏览过去的记录,回想起当初阅读此书时的感受和要点。与勾画相比,读过去留下的感想还能让我对比现在的观点感受。这时读书才有了影响生活的意义。

这一两年,我则努力培养每读完一本新书就写书评的习惯。无论书是好是坏,只要读过,我便尽力趁着记忆新鲜,直接在微信读书的书评区写下评语。这些评语主要总结的是我在书中最大的体验和收获。

过去写书评时都是在电脑上或者纸上,有时我还会做详细的思维导图,或者列表,以便记录书中的所有干货。

但现在怀孕之后,在手机上写书评时很难翻阅书籍、罗列重点,而且侧躺打字也很辛苦,所以我如今写书评的原则是:写出印象中最深刻的观点和感受就好,不需要总结得面面俱到。

毕竟一年之后重新阅读自己的书评,我也不会在意全部细节。假如真的需要查阅某个细节,我会进行全文检索,或者看自己过去的勾画内容。

最难的不是写出一份让自己满意的书评,而是培养坚持写书评的习惯。

毕竟写书评需要花费精力。哪怕只写十几分钟,也感觉比阅读输入好几小时来的痛苦:用碎片时间输出,容易遗忘和放弃,所以需要一气呵成;而用碎片时间输入却几乎是无痛易行的。

作为一名孕妇,我给自己的输出原则是:无论长短质量,读完书籍就写书评。

这个习惯,我还在培养中。



总语


以上,是我作为高龄孕妇,在衣食住行、家事与手机娱乐方面的生活方案与心得。

希望这篇文章不但对高龄产妇,也对普通孕妇有所帮助。

生活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和体验,希望在变化的过程中,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理想的节奏和方向。

在充满重复和变化的生活中,过好每一天,自然会有心想事成的开花结果。

  

  -END-

  - 谢谢你,我爱你-

  

评论

© 粗糙且好 | Powered by LOFTER